close

image.jpg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

從1949年開始,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

六十年來,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問問對方,你痛在什麼地方?

是時候了,在歷史的這一頁即將永遠地翻過之前,我們還來得及為他們做些什麼?

 

-----------------------------

 

即使是內戰六十年之後,海峽對岸的尋人啟事從來沒有間斷過。

 

一則尋人啟事不能超過三十個字,平均每一個字,秤秤看,包含的思念有多重?以六十年做一個單位,算算看,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幾次?

 

在濛濛的光陰隧道裡,妻子仍在尋找丈夫,女兒仍在尋找父親,兄弟仍在尋找兄弟。那被尋找的,是天地無情中一堆破碎的骸骨呢,還是茫茫人海中一個瘦弱的、失憶的老人?

 

如果鄭宏銘的母親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太平洋裡丈夫的遺骨?

 

如果王曉波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他年輕的母親和所有他本來該有的親吻和擁抱?

 

如果蔡新宗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他在戰俘營裡失落的十年?

 

如果管管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重新為父母砍柴生火的一天?

 

如果林精武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戰死的同袍黃石的家人?

 

如果河南的母親們可以寫一則共同的啟事,尋找十萬大山中失蹤的孩子?

 

如果瘂弦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那一個離家的時刻,讓他補一個回頭,深深看母親一眼?

 

如果吳阿吉和陳清山,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那一艘泊在高雄港的軍艦,讓他時光倒帶,從船上倒退走向碼頭、回到卑南鄉?

 

如果美君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沉在千米水深的上直街九十六號?

 

如果槐生可以寫一則啟事,尋找一次,一次就好,跟母親解釋的機會?

 

太多的債務,沒有理清;太多的恩情,沒有回報;太多的傷口,沒有癒合;太多的虧欠,沒有補償……

 

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六十年來,沒有一聲「對不起」。

 

我不管你是哪一個戰場,我不管你是誰的國家,我不管你對誰效忠、對誰背叛,我不管你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我不管你對正義或不正義怎麼詮釋,我可不可以說,所有被時代踐踏、污辱、傷害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  *  *  *  *  *  *  *  *

  

推薦這本書  

龍應台努力地填補早已被集體記憶刪除.更改     失落的那塊拼圖

透過她的寫作    西元1984年不再是教科書上一行的鉛字或是一張泛黃看得出年紀的黑白照片  (實際上我記得教科書對這段歷史也並未著墨太多)

這段歷史開始在你眼前流轉  重播
可以清楚地看見在那個年代    不同位置的人在不同或說是被迫的選擇下經歷了不同的遭遇

唯一共同的是他(她)們為時代所傷害 

台灣是個組成複雜的社會 

原住民、不同階段來到的移民、曾經經歷殖民.戒嚴的人們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立場與苦痛

這本書可以是個起點

讓我們試著彼此了解     彼此包容
不再在刻
意的煽動下仇視對方

進而尊重.珍惜每個族群      包含人數越來越多的新移民
因為有他(她)們    我們現在才能這麼安樂.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trocastle 的頭像
    introcastle

    introcastle

    introcast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